這是我這兩天才開始看的一本法文書,書名叫做「她的一生」(une vie,也有人翻成「女人的一生」),作者是法國十九世紀作家莫柏桑(Guy de Maupassant,1850-1893),書中大意是描寫一個諾曼地貴族少女Jeanne 從小接受嚴格的家教,並被父親送到修道院接受教育,是個乖乖女,對父母親的要求向來是言聽計從,從不打折扣。
她長大後在父母安排之下嫁了一個英俊迷人的男人Julien,怎知這男人不事生產,好吃懶做,整天遊手好閒,不僅敗光了家產,最後女孩落到要負起養家活口的責任,女孩後來生了一個兒子Paul,由於男人經常留連在外風花雪月,女孩在失望之餘,只得把心思放在兒子身上,全心照顧孩子。因為Jeanne對兒子過分溺愛,後來導致兒子長大後也變成一個浪蕩子,最後客死異鄉巴黎,而女孩的丈夫Julien,也因為與女人偷情,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失足跌落山崖身亡。
Jeanne在夫子俱失之後,輾轉打聽到兒子Paul生了一個女兒,於是又費盡千辛萬苦找到這個小孫女,接回來自己身邊,陪伴終其一生。
本書中的女主角Jeanne的一生可說是「紅顏薄命」的最佳寫照,但是卻反映出,她的一生雖然經歷坎坷的命運,面臨無止盡的災難、窘境與絕望-包含丈夫背叛、兒子浪蕩、家道中落等等接連打擊,但是她對人生仍抱持希望,儘管身處逆境不幸中,也要努力迎向希望的曙光。
就像莫泊桑在《une vie》中經由女主角Jeanne說的最後一句話:"La vie, voyez-vous, ca n'est jamais si bon ni si mauvais qu'on croit."(人生從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壞)。
以上是我所知道的全書的大意,不過我還沒有讀完,只開始看了三頁而已....
當然,除了有單字要查之外,我現在會較為注意作者使用的字彙、時態等等,並思考他的邏輯觀念,例如當作者在敘述或描述事件或狀況時,基本上是用imparfait、plus-que-parfait、passé simple等等動詞時態搭配,這中間除了牽涉到動作的時間先後之外,還有習慣或是背景敘述等語法問題,只有在人物說話用 discours direct 表達的時候才會看到現在式或是passé composé的出現(當然,原則是如此,會不會活用又是另一回事了)。
說實在的,這個動詞時態的實際運用部分,我還是很弱,觀念很模糊,仍然停留在似懂非懂之間,必須藉由大量閱讀作品去體會運用的奧妙與其間的細微差別(nuances)。
Bon. 跟自己說"Bon courage".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